樟樹葉有藥用價(jià)值嗎
【性味】辛;溫展開全部
【歸經(jīng)】心;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解毒;殺蟲。主風(fēng)濕痹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搗汁、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樟木樹葉燒水洗澡有何功效
樟樹葉燒水洗澡,可以止癢,祛風(fēng),除濕,對(duì)于皮膚不好、易過敏、易招蚊蟲叮咬的有好處。
本人小時(shí)候皮膚不好,就用樟樹葉燒水洗過澡且效果不錯(cuò),可以算是親身經(jīng)歷。
以下資料來自網(wǎng)上:
【中文名稱】
樟樹葉
【別名】
樟葉
【來自何書】
《綱目拾遺》
【出處】
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
【植物形態(tài)】
樟,常綠喬木,高20-30m。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以至卵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3出,脈腋內(nèi)有隆起的腺體;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mm;花被6裂,橢圓形,長約2mm,內(nèi)面密生細(xì)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寬約1cm,熟時(shí)紫黑色,基部為宿存、擴(kuò)大的花被管所包圍?;ㄆ?-6月。果期8-11月。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止痛,殺蟲。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疥癬。
①《陸川本草》:殺蟲.殺菌,治疥癬。
②《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化痰,殺蟲。治寒性風(fēng)濕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③《廣西中藥志》:枝、葉洗風(fēng)濕。
【采集】
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時(shí)采,鮮用或晾干。
【藥材】
【化學(xué)成分】
葉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樟腦(camphor)(54.54%),還有1,8-桉葉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pinene),α-蒎烯,牻牛兒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龍及(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藥理作用】
【炮制】
【性味】
辛;溫。
【歸經(jīng)】
心;脾;肺經(jīng)。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搗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
《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貯藏】
【選方】
①治面黃虛腫:樟樹葉、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開水送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鉤蟲?。赫翗淠凵野虢铩3袋S,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溫服。(《江西草藥》)
③治腳上生瘡,此瘡個(gè)個(gè)如小筆管大者:樟樹葉,搗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周益生家寶方》)
④治陰疽:樟樹鮮葉合冷飯粒搗敷患處。初期能消,如已化膿則能排膿。(《泉州本草》)
⑤治鵝掌風(fēng):樟葉(鮮)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⑥治燙傷起泡:樟葉、皮各適量。曬干燒灰,蛋清調(diào)搽。(《江西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抗腫瘤作用】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