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所有部位有哪些地方是可以進行刮痧的?
首先準備一枚光滑的物品,如湯匙或骨梳,再拿一個小碗放些麻油(沙拉油或茶油、清水亦可),這樣就可以開始進行刮痧了。 刮痧方法: 用湯匙在病兒身體一定的部位上反覆地刮,直至被刮痧的皮膚出?深?色的紅斑為止。刮砂時的順序一般由上而下,由中間刮向兩側,刮時應取單一方向,不宜來回刮,每次大約刮二十下左右。 刮痧的部位: 1.通常在頸部及背部的脊椎兩旁,沿著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 2.在結喉的兩側和胸部進行。 3.也有沿著脊椎兩側,由上向下刮。 4.在胸前刮痧,也可沿著肋骨向外刮成弧形。 5.若病兒情緒不佳,可刮臂彎內側和腿彎內側。 一、頭部的刮法 頭部有頭發(fā)覆蓋,須在頭發(fā)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潤滑劑。為增強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邊緣或刮板角部刮拭。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發(fā)皮發(fā)熱為宜。手法采用平補平瀉法,醫(yī)者一手扶患者頭部,以保持頭部穩(wěn)定。 循行路線: (1)刮拭頭部兩側,從頭部兩側太陽穴開始至風池穴,經過穴位為頭維穴、頷厭穴等。 (2)刮拭前頭部,從百會穴經囟會穴、前頂穴、通天穴、上星穴至頭臨泣穴。 (3)刮拭后頭部,從百會穴經后頂穴、腦戶穴、風府穴至啞門穴。 (4)刮拭全頭部,以百會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全頭發(fā)際處刮拭。經過全頭穴位和運動區(qū)、語言區(qū)、感覺區(qū)等。 適應癥:有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疏通全身陽氣之作用??深A防和治療中風及中風后遺癥、頭痛、脫發(fā)、失眠、感冒等病證。 二、面部 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線: (1)刮拭前額部,從前額正中線分開,經魚腰穴,絲竹空穴朝兩側刮拭。 (2)刮拭兩顴部,由內側經承泣穴、四白穴、下關穴、聽宮穴、耳門穴等。 (3)刮拭下頜部,以承漿穴為中心,經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等。 適應癥:有養(yǎng)顏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顏面五官的病證。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癱、雀斑、痤瘡等。 三、頸部刮法 頸后高骨為大椎穴,用力要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些,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髃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一般用平補平瀉手法。 循行路線: (1)刮督脈頸項部分,從啞門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頸部兩側到肩,從風池穴開始經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適應癥:人體頸部有六條陽經通過,其中精髓直接通過督脈灌輸于腦,頸部是必經之路,所以經常刮拭頸部,具有育陰潛陽,補益人體正氣,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頸、項病變,如頸椎病、感冒、頭痛、近視、咽炎等證。 四、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脈和夾脊穴。背部正中線刮拭時手法應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傷及脊椎??捎霉伟謇饨屈c按棘突之間,背部兩側可視病人體質、病情選用補瀉手法,用力要均勻,中間不要停頓。 循行路線: 刮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夾脊穴,從大椎刮至長強。足太陽膀胱經位于后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處。夾脊穴位于后正中線旁開0.5寸。 適應癥:刮拭背部可以治療全身五臟六腑的病證。如刮拭膽俞可治療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腸俞可治療腸鳴、泄瀉、便秘、脫肛、痢疾、腸癰等。背部刮痧還有助于診斷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現(xiàn)壓痛或明顯出痧斑時,即表示心臟有病變或預示心臟即將出現(xiàn)問題,其他穴位類推。 五、胸部的刮拭 刮拭胸部正中線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大。宜用平補平瀉法。用刮板棱角沿脅間隙刮拭。乳頭處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兩側,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脅骨走向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適應癥: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臟。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另外可預防和治療婦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六、腹部刮痧 空腹或飽餐后禁刮,急腹癥忌刮,神闕穴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腹部正中線,從鳩尾穴經中脘穴、關元穴刮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兩側,從幽門穴刮至日月穴。 適應癥:腹部有肝膽、脾胃、膀胱、腎、大腸、小腸等臟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療以上臟腑病變。如膽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嘔吐、胃痛、慢性腎炎、前列腺炎、便秘、泄瀉、月經不調、不孕證等。 七、四肢的刮法 刮拭四肢時,遇關節(jié)部位不可強力重刮。對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應從下向上刮拭。皮膚如有感染、破潰、痣瘤等,刮拭時應避開。如急性骨關節(jié)創(chuàng)傷、挫傷之處不宜刮痧,但在康復階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復。 循行路線: (1)刮拭上肢內側部,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 (2)刮拭上肢外側部,由上向下刮,在肘關節(jié)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外關穴。 (3)刮拭下肢內側,從上向下刮,經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陽穴,委中穴可重刮。 (4)刮拭下肢外側部,從上向下刮,從環(huán)跳穴至膝陽關穴,由陽陵泉穴至懸鐘穴。 適應癥: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癥。如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臟疾病。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tǒng)癥癥。四肢肘膝以下五輸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關節(jié)的刮法 膝關節(jié)結構復雜,刮痧時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確的部位、方向,而不致?lián)p傷關節(jié)。刮拭關節(jié)動作應輕柔。膝關節(jié)內積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遠端穴位刮拭。膝關節(jié)后方及下端刮痧時易起痧皰,皰起時宜輕刮或遇曲張靜脈可改變方向,由下向上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點按膝眼。 (2)刮拭膝關節(jié)前部,膝關節(jié)以上部分從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關節(jié)以下部分從犢鼻穴刮至足三里穴。 (3)刮拭膝關節(jié)內側部,從血海穴刮至陰陵泉穴。 (4)刮拭膝關節(jié)外側部,從膝陽關穴刮至陽陵泉穴。 (5)刮拭膝關節(jié)后部,委中穴可重刮。 適應癥:主治膝關節(jié)的病變,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肌腱勞損等。另外對腰背部疾病、胃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挑痧法的常用部位 1、頭頸項部:從印堂穴起,沿太陽穴、頸部兩側和項部兩側各有1個痧痕點。 2、胸腹部:從華蓋穴開始沿肋間左右各有2個痧痕點;中脘穴、肚臍兩側,關元穴左右各有1個痧痕點。 三、放痧法的常用部位 (1)上緝閥光合叱骨癸攤含揩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澤穴。 (2)頭面頸項:大椎穴、百會穴、太陽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 (3)下肢:委中穴。 四、刮痧的整體順序 整體刮拭的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部、頸、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后順序。每個部位一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拭身體左側,再刮拭身體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