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哪位知道茶葉的發(fā)展史?
茶是一株生長上萬年的植物,在6000年前被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演變成了一碗茶湯。
關于茶的發(fā)現(xiàn)有三種說法:神農(nóng)說,達摩說,陸羽說。
神農(nóng)說: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里強調(diào)的是茶的解毒功能,即藥用價值。
達摩說:茶與禪的關系,即流傳的故事說出茶的提神屬性。
陸羽說:公元758年改寫了茶的命運,他是“茶”的締造者,一本《茶經(jīng)》把茶獨立了出來,有了固定的程式,即引用功能。
后來大家也都知道了,茶葉成為咱們中國的國飲,也是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烏龍茶…
詩詞的影響有哪些?
如題目的配圖,今日我們將詩詞兩字并用時,習慣上是指格律詩詞,又因其分別盛于唐宋,所以有唐詩宋詞之說。
唐詩的輝煌,源于格律詩的興起,其對整個中國的詩歌發(fā)展史影響極大,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三點:
一、格律體系重新定義了詩歌的概念
在格律詩形成前,所有的古體詩都是配樂演唱的,統(tǒng)稱為詩歌。而格律詩則是借助文字的聲律和句式的節(jié)奏,以不配樂的呤誦形式進行表現(xiàn),并依此發(fā)展出一套格律體系,將詩歌一詞重新定義,即借吟誦表現(xiàn)者為詩,配樂演唱者為歌,此一定義,至今仍在采用。
二、文學批評體系的建立影響深遠
唐詩創(chuàng)作的興盛,使部分作者開始了創(chuàng)作理論的探索,以各種詩話為代表的文學批評著作,也隨之興起,如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白居易的《金針詩格》和《文苑詩格》,崔融的《唐朝新定詩格》等,直接影響了兩宋及以后各代的詩歌批評形式。
三、意象體系和意境學說影響歷代詩人
唐詩重意境,也有很多具有意境之作。其主要得益于意象體系的建立。唐詩的意象,主要是在歸納和總結古詩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包括了人、事、物、景、典等方方面面。而詩人們在創(chuàng)作中又自覺或不自覺地達成共識,如揚柳、芳草、長亭、古道這些詞,不論作者是誰,我們都知道,這是寫分別的意象。對唐詩意象的研究越深,越能感受到唐人的智慧,而這些成體系的意象,也一直受到除當代新詩外的各代詩人的延用。如“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币廊皇沁@幾個意象,依然是撲面而來的別離意緒。
遺憾的是,對于唐詩宋詞意象體系的歸納研究,一直都沒有很好地進行,例如,至今還沒有如意象詞典一類的工具書。這使今日的詩詞創(chuàng)作自學者極其不便,也時常寫出意象混亂的習作。有時我會呆呆地想,這是不是留給我退休后打發(fā)時光的項目。
宋詞,集音樂美與文字美于一身,使其在樂譜盡佚的情況下,仍可單憑文字發(fā)展。而在宋末分出的一脈則演變?yōu)樵纳⑶?,繼而與元雜劇融合。再發(fā)展出完整的戲劇形式,對今日的戲曲,仍有著很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