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定的基本方法
款識鑒別
根據(jù)款識來確定瓷器的新舊和真?zhèn)危氰b別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
款識
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因此,我們在識別真?zhèn)喂糯蓵r,首先應注意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特征。由于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jīng)過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制者勢必謹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過于謹慎,就難免失于局促,筆法不容易生動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但僅注意這一點是遠不夠的,元代以前的古瓷并無正式官窯年款。雖然根據(jù)文獻記載,北宋曾有帶“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見實物。明清兩代雖有款識,但晚清所仿字體非常逼真,很難識別,必須詳細比較其字體和位置,才不致于發(fā)生錯誤。如永樂年款以現(xiàn)有實物來說,只有四字篆款寫、刻或印在園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篆書款寫在器里或底足、口邊的。宣德年間的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園器里心和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諸如此類,還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
明代字體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shù)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于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于楷書款,嘉慶以后篆書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宣德款
其次是款色有別。明、清瓷器款識多以青花為主。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其顏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后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渙、淺淺上浮。宣德款式色樣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xiàn)黑、藍、灰等多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卻是后世很難仿制的特征。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紅、綠、黑、藍、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隨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認真加以區(qū)別,并結合用料和技術的不同,才可能大體判斷其時代真?zhèn)魏痛少|優(yōu)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寫成泰水(水)。
在用字和字體結構方面也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窯有的題某某年制,有的題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窯卻一概都用“制”,還未發(fā)現(xiàn)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寫一橫而成“德”字,后世仿世品往往忽視這一點。成化官窯款的“成”字最后一點,有的點在橫線右上方,有的點與橫線相平等,有的點在橫線右下方,故有所謂“成字一點頭肩腰”的說法。萬歷的“萬”字也有羊字頭與艸字頭的不同。
總之,觀察款識既要注意其筆法、字體,結構和款色等各方面,還應當知道同一時期的款識筆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風格及色調(diào)上不失其時代特征。因此,還必須結合共它方法來辨別真?zhèn)巍?/p>
器型鑒別
根據(jù)造型來鑒定瓷器,也是鑒定工作中一種比較可靠的方法。
梅瓶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狀,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以及技術條件有密切關系,能較好地體現(xiàn)各時代的特色,隨同時代的演近而漸趨繁復,而古代的形狀是比過簡樸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當大。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里紅大碗有的口徑達42cm,青花和釉里紅的口徑也在45~58 cm左右。由于胎體厚,燒制不易,難免有翹棱,夾扁、凹心、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獻都有元瓷粗率之說。
明清瓷器
明代永樂時一般盤、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內(nèi)凹,圈足較元代放大,顯得特別平穩(wěn)。胎土陶煉精細,造型輕重適宜,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造型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chuàng)新,如“無擋尊”可稱是空前之作。至成化時期,在瓷質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纖巧,而且也無大器,如最有名的五彩扁肚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異常輕盈秀雅的代表作品,為仿品望塵莫及。明弘治傳世作品不多,以黃釉雙耳罐、碗著稱于世。正德時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筆架、扦屏、墩式碗等。嘉、萬歷之后造型漸趨復雜,在器形上有很多創(chuàng)新之作,正如《景德鎮(zhèn)陶錄》記載有“制作益考、無物不有”的說法。可以說在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宜、成化時期的作品來顯得有些粗制濫造。
清代無論在器形或和種類方面都有顯著增加,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時期創(chuàng)新之作獨樹一幟。雍正時期在器形的創(chuàng)作方面也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窯以及明代永、宣、成窯瓷器不僅胎釉,紋飾惟妙惟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亂真,乾隆時期比較突出的造型有轉頸瓶、轉心瓶、花籃、扇子及書式印盒等。這一時期無論創(chuàng)新仿古都達到了高潮,所仿銅、石、漆、玉、竹、木器以及相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慶、道光以后,則大多因襲舊制,很少有創(chuàng)新之作。造型從精美遂變?yōu)榇直?,失去了前期的?yōu)秀傳統(tǒng)。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qū)別并不顯著,以后卻逐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tǒng)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
執(zhí)壺
除了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外,還須了解或掌握一些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許多同類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極為相似,而仔細觀察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細致,此種接痕就不明顯了。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zhèn)蔚墓ぷ髦衅鹬喈斨匾淖饔?。又如元代大盤盤身弧度較小而淺,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其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內(nèi)壁多向外稍撇。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的盤、碗底部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的“跳刀”,而在官窯中則極少見。
有些時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胎釉原料和紋飾書法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區(qū)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繪三層紋飾,碗外繪四層紋飾。粗看起來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但仔細加于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重要區(qū)別:碗腹下部收斂程度有所不同,即永樂碗腹較豐滿,宜德碗腹微削。這些細微的差別,是根據(jù)實物仿制時,因成型、燒窯等技術條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綻。仿品的器形與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區(qū)別。因仿制時雖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燒之前與真器雖然相同,但經(jīng)高溫燒制后,其形與真器相比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別。這可能是原料的來源,配制和提煉的精粗不一致所造成。
紋飾色彩
根據(jù)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
云龍紋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nèi)容及表現(xiàn)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zhèn)蔚囊粭l有力線索。
瓷器紋飾的發(fā)展過程也是由簡到繁,由劃印貼刻到雕剔描繪,由單純一色到絢麗多彩。
在這方面,元代是個很明顯的轉折點。元代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的出現(xiàn),開創(chuàng)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以往一色釉的單調(diào)局面。明、清以后各種色彩的發(fā)明進一步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xiàn)都有其產(chǎn)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我們可以據(jù)此推斷器物年代。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紅,由于沒有很好地掌握原料的特性,故在元代制品中顏色美麗的較少,釉里紅中常有色調(diào)灰暗或變?yōu)榻{褐色的缺點。但在元代后期的大部分成熟的青花、釉里紅紋飾卻非常美觀,圖案不僅重視主次諧調(diào),而且慣用多邊的花邊紋飾,無論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邊線不填滿色,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胎釉鑒別
底足胎
從胎釉方面看,由于時代和地區(qū)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鑒別瓷器時應對此細致的觀察。觀察古瓷,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等幾方面的特征。如舊瓷多有所謂“瑩光”或“酥光”的說法。這兩種與一般新瓷釉上出現(xiàn)的所謂“浮光”相反,而蘊含著一種如玉如脂的光澤,前者的光由內(nèi)發(fā),后者光由外鑠。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則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也就是所謂的浮光。但有些仿品經(jīng)過茶煮、漿沱、藥浸、土埋處理后,也可以消除此種“火光”。相反,一向被妥善保藏的舊瓷,也會不失其嶄新的釉光。如某些從未啟封而保存至今的康、雍、乾三朝瓷器,一旦開箱其光澤依然爛燦如新。所以只憑“失亮”一點就作為歷史年久的證據(jù)是不可靠的。在觀察釉質時對于釉層的厚薄程度及縮釉、淌流狀態(tài)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窯瓷釉多有堆脂,定窯瓷釉多有淚痕,明、清脫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瑩似玉石,這些固然都是可貴的特征。不過,后世仿品也能大體近似。所以我們還必須參照其它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邊、底足等處。如康熙郎窯紅釉有所謂“脫口垂足郎不流”的說法。這種瓷釉以深紅寶石釉為主,器物口邊的釉色較淺談,故稱為“脫口”,器底釉色濃艷,釉多厚聚,稱為“垂足”,釉雖垂流而不漫底,稱為“郎不流”。這種技術特征正是郎窯紅最不易仿效之處。
鑒別仿品
一、仿制
1. 紋飾與器型
紋飾和器型的仿制相對容易。最基本的方法是以出土的破損瓷器作為藍本,直接仿畫原件上的紋飾;比較到位的仿制是采用細毛筆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輪廓,然后用透明白紙印出輪廓,再將該紙貼在新的瓷胎上摹。為求得更高水平的仿制效果,利用電腦三維掃描紋飾可以做到與原件幾乎絲毫不差。仿制器型也是如此。
2. 胎土和釉色
對胎土和釉色的仿制較為困難,是因為兩者對原料都很有講究。胎土的仿制取決于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鎮(zhèn)瓷器的胎土以單一瓷石為原料,南宋之后,隨著高嶺土的發(fā)現(xiàn),制瓷工藝迎來一大轉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讓景德鎮(zhèn)瓷器自元代起揚名全國。而釉色的仿制則取決于釉料的產(chǎn)地和配方,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差異。
3. 出土原料與工藝結合
(1)老胎新繪: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國的白胎,在上面繪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裝飾新胎;
(3)舊件新器:將足、流、底、口、頸等各殘缺部分的出土物組裝在新瓷器中;
(4)復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將殘缺部位較少的舊器修補后放入窯中復燒;第二種是指將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重新做坯燒胎。
二、做舊
做舊的手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后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nèi),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于容易被識別真?zhèn)我约笆詹卣邔Ψ缕菲废嗟囊筮M一步提高,做舊方法進入第二階段。
階段二: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征為主。比如,高檔次仿古瓷會采用中藥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中藥的配方也會略有差異,加少許酒精利于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許氫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藥浸泡,其他的表面做舊方式還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煙熏、涂細煤灰等等;至于器物內(nèi)壁出現(xiàn)的雞爪紋,在上釉瓷剛出窯時用小錘敲砸即可仿出。
首先看造型:不同時代,生活習慣、風俗人情以及技術條件不同,構成了不同的審美標準、,因此不同時代的陶瓷產(chǎn)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是瓷器文物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對歷代瓷器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fā)展的總趨勢。了解歷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細觀察,總結規(guī)律。因此,只要我們頭腦里有了準確的器形概念,善于體會各時代器形不同風貌,對那些貌似的偽品,就能看出差別之處,不致出現(xiàn)“失之千里”的現(xiàn)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產(chǎn)品。
其次看工藝:瓷器裝燒方法不同,成型工藝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明顯的特征,成為我們的另一個重要依據(jù)之一。例如,而宋代汝窯瓷器采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宋代定窯瓷器采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這些特征,都應著重掌握。
第三看胎釉:由于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制的瓷器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鑒定陶瓷的又一個重要依據(jù)之一。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chǎn)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chǎn)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松。因此鑒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征。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fā)現(xiàn)胎釉有不同之處,例如,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膩,釉面肥潤,隱現(xiàn)桔皮狀的凹凸感,仔細觀察,釉中可見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產(chǎn)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語。
第四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有的雖然采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例如,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進口青料,這種青花料含錳量較低,含鐵量較高,燒成后往往會在青花上出現(xiàn)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時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準確地再現(xiàn)宣青風格,青花上的黑疵斑點是用筆觸多次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發(fā)現(xiàn)人工留下的痕跡,與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第五看紋飾:陶瓷上的紋飾,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無論題材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例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咤風云,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tài)龍鐘,再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布局繁密,層次較多,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于疏朗。這些,都成為我們鑒定陶瓷時的參考因素。
第六看款識: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鑒定陶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因時代不同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的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體、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征來斷代和辨?zhèn)我彩窍喈斨匾摹?綜上所述,歷代陶瓷在造型、工藝、胎釉、彩料、紋飾、款識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成為我們鑒定陶瓷的各項依據(jù)。不過我們鑒定一件陶瓷器時,不能偏執(zhí)一方,應將各項依據(jù)、因素、信息綜合起來考慮,普遍規(guī)律與特殊規(guī)律相結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風貌,聯(lián)系實物,仔細觀察,反復推敲、慎重定論,千萬不可因其中有幾處類似的特征便妄斷真?zhèn)危@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瓷器鑒定知識,短期還是很難掌握的。如果樓主想要鑒定瓷器的話,建議去博寶網(wǎng)在線鑒定。那里鑒定不收費。而且鑒定結果很可靠。如果鑒定為真,可以直接去博寶網(wǎng)商城和博寶網(wǎng)在線拍賣,這兩個銷售平臺很不錯。買家很多。
縱橫華夏上下五千年,中國陶瓷史是一部中國文明史,文明古國歷史都與陶瓷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古樸自然節(jié)儉的秦漢陶瓷、雄渾大氣奢華的唐代瓷器、精致內(nèi)斂豪放的宋代瓷器、一枝獨秀濃厚色彩的元代瓷器、濃艷多姿五彩的明代瓷器、繁縟富麗榮華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齊時代特征的民國瓷器,是歷史最耀眼的光環(huán),這就是文物收藏價值意義所在!
由于瓷器如玻璃易碎,不易保存,以及社會動蕩和連年戰(zhàn)亂影響,不是傳世就是盜墓而來,古瓷能完整留傳下來十分稀少和珍貴。所以升值空間極大,一件精美的清代青花瓷上萬元很正常,越窯或者汝窯高古瓷器價值上千萬更不罕見,隨著中國國民越來越富足,更多投資者開始收藏瓷器,古瓷熱持續(xù)火爆。但是唯利是圖的不法分子也看到這點,利用逼真的高仿瓷器,騙取收藏者血汗錢,令人不齒。當今古玩市場都是魚目混珠,真真假假,一百件有一件真品都算燒高香了,應驗了一句老話“古玩市場水好深”!
在這里我還是希望大家多學點瓷器鑒別知識,理論加實踐,打鐵需自身強,而不是人云亦云,被所謂的專家牽著鼻子走!我也跟隨師父下鄉(xiāng)收瓷(鏟地皮)多年,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在就分享給大家,主要是揭秘行內(nèi)不敢說的內(nèi)幕,不法分子做舊瓷器的手法,以及怎么去鑒別真假。
一. 化學品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征為主。傳世品如果保護得完好,不會像盜墓類的出土瓷器不同程度的釉面破損,其釉面具有脫?;卣?,釉光溫潤如玉,且底胎細膩,內(nèi)壁可見“雞爪紋”等特點。中低檔次的仿品由于節(jié)約成本賺取更大利潤,往往會采用在釉面上涂抹高錳酸鉀來造效果。我2006年在景德鎮(zhèn)樊家井一家仿品瓷器店里就看到一個50出頭的老師傅正在加工一堆從別的店送來的“雍正粉彩碗”,塞給他一包煙套近乎,隱約間透露到,他每次加工一個收150元工錢,一天下來也能賺個幾百元。首先在做好的新瓷上潑化學品高猛酸鉀,具體做法是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攪拌均勻涂遍器身,瓷器底部和足圈為重點,要反復涂抹。大概四十八小時后用干布擦拭干凈。奇跡出現(xiàn)了,瓷身露胎處、開片和斷裂處都呈不同程度的古色的紫褐色。如果覺得效果不佳比如底足顏色過深,用洗衣粉擦洗,然后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高檔次仿古瓷則會采用中藥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掌握這種技巧段的師傅為數(shù)不多。一般沒熟人引薦,是不會幫陌生客戶加工的。中藥的配方是嚴格保密的,在他們店里可以看到很多顏色各異的藥水瓶,但是標簽已被撕掉以免泄露。用中藥煮泡做舊也會因對象不同而略有差異,比如,為了造粉彩瓷蛤蜊光效果,會在中藥里加少許酒精,而為了消釉下彩瓷的賊光,會滴入少許氫氟酸(一小瓶氫氟酸可以用半年)。你會好奇這種以假亂真的仿品,都銷到哪里?其實樊家井一條街大部分客戶都是外省來的古玩商店老板,他們半個月來一趟,一個小時之內(nèi)就大包小包的扛走?,F(xiàn)在物流發(fā)達,有的在維信看好寶貝圖片,打款,直接發(fā)快遞。過幾天后,仿品就出現(xiàn)在各大古玩街!
針對這種贗品的鑒別也不難, 1、用清水將瓷器清洗干凈。使用過高錳酸鉀的,水會呈紫色。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擦,手指會染成紫褐色。 2、在自然光下,用10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瓷器表面釉層,因為老瓷表面的磨損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不規(guī)則而自然則為真品。仿品無這現(xiàn)象,因為人為的用砂紙擦,線條、方向和力度都一樣。 3、老瓷有自然剝釉現(xiàn)象,因胎釉結合不好或時間久遠造成的,剝釉的周圍還可再剝。方法是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后繼續(xù)延伸。 但新瓷由于剛燒制不久剝釉則是打出來的,剝釉的周圍胎釉結合處還是緊密的。 4、用小頭針撬縮釉處或破裂的氣泡,用放大鏡觀察其氧化程度。如果氧化自然自內(nèi)而外,則為真品。
二. 做土銹。主要仿出土瓷器物為主。最原始的方法是先用牛皮將表面的光亮擦去,這道工序持最低一個星期,多則一個月。然后將瓷器放入茶葉加堿的水中,煮六個小時左右,使其去掉表面的“賊光”。最后,將瓷器擦上皮鞋油,然后埋入土中,瓷表面會把泥土“吃”進瓷器,古舊瓷器就做好了。高明點的大師做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瓷釉面,或者面,具體是:將氫氟酸兌水各半,用刷子均勻涂刷瓷器釉面,刷油漆一樣由下往上氫氟酸腐蝕釉刷,釉層厚的地方反復涂刷,薄處次數(shù)少點,涂刷半分至一分鐘左右后,即馬上用清水沖洗干凈,防止時間過長,釉層表面腐蝕得嚴重會毫無光澤。假如太亮,可以表面涂點色拉油,會使它溫潤如玉。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nèi),于達到出土的效果。頂級大師則采用在縮釉處、露胎處以及想做土銹的地方涂少量強力膠水,撒上黃泥,黃泥采用古墓的泥土,帶有少量老石灰。也可在瓷器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點鹽,一個禮拜后,瓷面上的鐵銹用刀刮不掉,鹽酸也難以洗去。然后在瓷器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昆蟲,結上蜘蛛網(wǎng),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最重要的工序是戳破氣泡,用尖刀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來說釉層較厚,這樣就達到做舊效果!
對這種瓷器鑒定主要有:1.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稱為賊光,因為釉面閃光耀眼刺眼。老瓷器的光,是從瓷器內(nèi)部發(fā)出來的溫潤光芒,看著養(yǎng)眼。用牛皮磨砂過的瓷器雖然沒有了火光,但是看著呆滯無光澤。所以只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不難分別它的真?zhèn)危?.看棕眼(泡眼)。古人在胎做好后,用釉漿(石英,長石,滑石研磨加水調(diào)制成)一層一層刷上去做成釉面,限于當時的工藝水平,釉漿里面有砂石等雜質,空氣含在釉面,當燒制時空氣遇熱破裂而出形成細微的泡眼,隨著歲月老化中氣泡都會產(chǎn)生破點。鑒定時必須上手!近觀泡眼是否是人為還是自然老化而行成!自然老化的泡眼無規(guī)律可循。一定有毛邊,大小不一。但新瓷上的則不同,那只是一個人工做舊程序!3.用手持顯微鏡觀察老瓷釉面,凡用氫氟酸處理過的高仿瓷器,顯微鏡下會出現(xiàn)無數(shù)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注意 這小孔跟棕眼定義不一樣。
三. 移花接木(接老底和加彩)。通俗講接底就是用有官窯底款的舊瓷片,接上個新瓷器。這一招也是迎合收藏家鑒定瓷器時喜歡看瓷器底足,完整的老瓷不好找,但破瓷碎瓷就好找。找到好點的老瓷下半部,最好是底部有款的官窯瓷,然后去景德鎮(zhèn)進貨低廉的做舊瓷器,用它的瓶身和老瓷在強力膠咬粘,然后小心補彩修整,變成無縫對接。為使釉面色澤統(tǒng)一看上去自然無破綻,加噴強硬度的膠漆在釉上,形成透明潤澤的油膜,就做成觀感很逼真的老瓷。加彩是用清代的白瓷器,畫上粉彩或者琺瑯彩,這種瓷器釉面明顯比胎新,還要配合化學做舊才完美!
鑒定手法主要為:1.因為一般是真碗底接假花瓶,因為碗底多,花瓶貴。真古董碗的底足薄,花瓶的底足厚。如果是白胎的話,放大鏡下可以看出有拼接的痕跡。但顏色釉的接底,很難看出來有拼接,只能細心觀察釉面和瓶里面找出破綻。2.一件瓷器,胎、釉、形、畫上都是整體細膩自然,比如紋飾,因為是接老底,所以瓶身的紋飾上應該是大氣自然而神韻,而不是一條紋飾紋到一半突然不見,對不上,非常不協(xié)調(diào),這一點就可以斷定是新瓷。3.看窯變,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紅現(xiàn)象,明代比較明顯,有些已經(jīng)形成胎紅和裂紋,老瓷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紋。4.看底款。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沒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問題是鑒別是不是做舊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過的摩擦痕,新瓷器沒有使用痕跡。要看款的新舊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醬油燒色做舊。
四。老釉新胎:21世紀初景德鎮(zhèn)陸續(xù)出土了一些古代的釉料,仿制者會利用老的釉水去裝飾新胎,方法為:在剝釉時最好是在瓷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后繼續(xù)延伸。小心翼翼的把釉和胎分離,一個老師傅手法熟練的話,一天可以剝5個花瓶瓷器。然后在用燒制好無釉的胎,用強力膠水跟老釉無縫拼接。
鑒定這種瓷器方法也不少:1.觀察釉面與胎面的結合緊密程度,用膠水粘和會有破綻。新胎泥質都是機械研磨,比較細膩,程粉狀。而老胎都是人工和制,有顆粒狀。新胎比較扎手。老胎有細膩的手感。2.碗,盤,碟,杯等瓷器在日常應用之中跟油和水接觸較多。在洗刷中都會行成磨蹭也會產(chǎn)一層自然的包漿,所以觀察瓷器整體包漿,是否出現(xiàn)一兩個地方無包漿現(xiàn)象,則鑒定為做舊品。
五,整體翻舊。這種達到以假亂真的高仿雖成本高,但是沒有深厚鑒定功夫的收藏家是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破綻。傳聞景德鎮(zhèn)有這技術的大師,年薪都是幾百萬,平常很少出山,一年只做幾件瓷器,不反復做同一款瓷器。因為要答應客戶市場上不會出現(xiàn)兩件一摸一樣瓷器。做法很講究,比如做一件明朝永樂青花瓷,首先去博物館參考或翻閱古籍,按照一定比例用3D打印技術復原大概瓷器模樣。然后從原料到工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用明朝永樂時代的。泥用明代相近的,陳腐地下最少3年,不能用球磨機,要腳踩泥。釉和色料都用過去的配方,裝匣缽,必須柴窯燒,也有的將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做坯燒胎。這些都是按照當時永樂工匠的燒制手法,所以這些大師對古代瓷器歷史演變和工匠燒制的技術了如指掌,專研度不亞于專家。這種高超技術做出來的瓷器任憑專家有多豐富閱歷還是科學儀器都檢測不出個所以然,自然送拍到拍賣行不在話下。
正所謂魔高一丈道高一尺,對這種高仿瓷器也要專門的鑒定手法:1. 嘉慶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關系,經(jīng)過自然老化,非常掂手(即重量大)。嘉慶以后包括現(xiàn)在的新瓷,基本是胎質疏松,也有胎厚,但上手后感覺輕飄飄的。所以建議大家有空時去老城區(qū)建筑工地上撿舊瓷碎片,或者購買明清青花舊瓷片觀察研究,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晶瑩剔透的釉水,流暢的線條,回味無窮的青花色和畫面上濃郁的生活氣息。2.看釉.大約從戰(zhàn)國開始進入漢代,古匠便在陶器上掛釉。西周至唐多為石灰釉,而后發(fā)展為石灰堿釉。唐時釉中加入昂貴的玉粉,后來又在玉粉的基礎上,加入瑪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從瓷器上釉發(fā)展到民國,每個年份的瓷器上手撫摸,手感都不一樣的用手摸,摸多了,自然領悟出老瓷器的特點??从缘牧硪粋€方法,傳世品就觀傳世痕跡。只要傳世的一定有傳世痕,也就是包漿和自然磨損。盜墓出土之類,則一定有土沁。因為入過土的,在瓷器面上必有入土痕跡(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質中的酸與堿包裹之痕)。這種痕跡,見水以后便在器表有顯現(xiàn),細如粉劑的塵沫狀,為灰白,有澀手之感。3.看紋。紋包括繪、刻、劃、印、堆、貼、塑、鏤空、鑲嵌等紋刻。瓷器的繪畫、裝飾、紋飾反映和體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特征,風土人情,君王嗜好,工藝水準等,掌握這些知識,就不會把定窯劃、印花與耀州地刻花混為一談;也不會將元的貼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開,所以了解紋飾很重要。4.辨其聲。用手指彈器皿,一只手懸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輕彈瓷器邊緣。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將聽到如鐘聲一般悠遠悅耳的聲音,而且余音裊裊,回旋聲將持續(xù)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這些知識都是在本人師傅教誨下和日積夜累實踐總結而來,非常實用。當你擁有一件真品老瓷,滋潤細媚有細紋的它能讓人仿佛置身當時古代氣氛中,這就是古瓷奧秘的地方。
再基本的方法`也不是一句兩句說的清的`總之多看看圖片,多去古玩市場轉轉,要看真品哦,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一種悟性.我就是這樣來的! 我玩瓷器近兩年了,收藏了許多普品...有20多個古玩交流群,其中5個群我是群主! 有60多個古玩好友再我扣扣上,經(jīng)常討論 交流
這樣的陶瓷品種,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真品完整的市場上一般喊價要超過100000;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