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茶葉賣的越來越好?
讓我站在一個茶葉消費者的位置來回答這個問題吧:茶葉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每天開門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老話兒說叫做開門七件事,這個很重要哦!注意了,里面沒有煙草與酒類啊,煙酒的市場比茶葉要大多了是不是?如果加上煙酒那就是九件事兒了,我們的茶葉店與人口相比還是不多,即使是這樣大部份從業(yè)人員都覺得茶葉不好賣,為什么?癥結在哪里呢?一句話,這個市場有病了,而且病得還是不輕!首先是價格與價值的背離,一場茶博會,幾百個攤位,南腔北調的各路茶商,都在賣“老班章”、“金駿眉”……班章是個小寨子,它們有多少茶夠這么多的人賣?金駿眉也不過桐木關一個地方,全國的茶葉店都在賣是不是太夸張了!大家都想給自己的茶葉取一個好的名字,以次充好。為的是有個好的價格所以不惜一切代價來造假了,于是從根基上壞了這一行的規(guī)矩。第二,炒作概念,靠講故事來賣茶……這個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把自己的客戶當猴耍了,后果很嚴重哦。普洱茶世世代代就是邊疆地區(qū)人民的口糧茶,什么時候開始按山頭和茶樹的樹齡來賣起來了,還有越陳越香的年份……一片普通的樹葉子,近十幾年竟然承載著如此之多的故事也該減減負了。不然的話整個產業(yè)垮下來剩下的不僅是一地雞毛!
昨天,我收到了一位熱心研習茶葉的小朋友給我寄來的兩餅茶葉,圖1??2??3?? 她去年曾經兩次去了一個云南瀾滄江流域的偏遠寨子并在那里住了幾個月,參與了一些扶貧開發(fā)的社會工作,那里的茶葉資源很豐富,茶農們制茶也是循規(guī)蹈距……并沒有嚇人的名堂,我泡了一下認為質地優(yōu)良,條索、壓餅、葉底、回味都很好,那個熟餅是輕發(fā)酵,選料考究……茶葉生產切忌為了傍大牌而迷失了自己,只有象法國葡萄酒一樣,僅波爾多產區(qū)就有一萬零四百多個酒莊,各莊只有年份的不同并無產地的優(yōu)劣,各有千秋!我們做為茶葉的老朋友是不是應該以這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它們?。?
另外我覺得我們的喝茶方式應該與時俱進了,在歐美國家的上班時間,路上有很多人手里都會拿著一杯“打包”的咖啡在匆匆地趕路,在大陸的肯德基、星巴克里的熱飲都是可以打包帶走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茶葉,茶企你們準備好了嗎?我白天出門在車上是帶著盛著熱茶的保溫瓶的,出門前抓把茶葉放在無仿布的茶包里煮好,裝在暖瓶里就可以了。路上遇到120秒的紅燈,就可以喝上一杯,慢慢地等待不必著急、路怒了。前幾年買過“蒙頓”普洱茶膏,很講究的,做工也好,只是價格近萬元了……圖4?? 還有一種南非進口的“茶棒”,圖5?? 倒上一杯開水只需在里面攪拌一下就好了。我覺的最好是將茶湯制成速溶咖啡的那種樣子,喝起來會更方便,攜帶也方便,那個時候真的可以與咖啡一樣為天下的人們所普遍的接受了!本來中國就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但是為什么走不出國門,甚至不如臺灣的茶葉名聲響,價格高……這個“癥結”在哪里難道是無解的嗎?喝茶要有平常心,難道賣茶、制茶、種茶不需要懷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平常之心嗎?茶葉哪天從神壇上走下來,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來,這個生意就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