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點茶的茶葉是什么茶葉(宋代點茶的茶葉是什么茶葉啊)
宋代點茶的茶葉是什么茶葉啊
先說結論,宋代點茶用茶粉加水調為膏后加水打擊成為懸浮液。宋代繼承了明代的抹茶記憶,將茶葉粉碎以后制成了獨特的抹茶,這種點茶的記憶,代表了唐宋時期茶葉制作藝術的巔峰。成為了中國獨特的抹茶記憶,且傳播到了越南,日本和韓國。
宋代點茶的茶葉是什么茶葉啊圖片
“點茶”的出現(xiàn)是隨著宋朝的崛起而產(chǎn)生的。宋代政府重“文治”,而輕“武治”,使國內環(huán)境安定,人民的思想文化發(fā)展多樣化??梢哉f宋代是我國古代文明發(fā)展的高峰期,同時也是茶文化發(fā)展的興盛期。
在宋代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不同階級民眾普遍的生活必需品,特別是文人墨客以詩會友,以茶會友,點茶、品茶、斗茶,成了當時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茶文化的廣泛傳播推動了茶葉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豐富了當時民眾的精神生活。
“點茶”是沏茶的一種程序、方法和技巧,它的一個特點是制作團餅茶,它需要很繁瑣的流程,很長的時間和耗費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制作完成。在宋代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達時期是能承受的;
點茶”文化在宋代才開始出現(xiàn),在宋代的茶文化中,其一是“點茶”意義上的發(fā)展由本來是指茶和湯的調配方式,即沏茶的技巧。后發(fā)展為客人辭別時以茶相送的習俗禮儀,再后來被引申為遣散客人的一種方式。
點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它對宋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影響深遠,通過茶馬古道進行邊境的貿(mào)易往來,使宋朝社會安定,幾乎沒有內亂和邊疆叛亂,這證明了點茶文化是凝聚漢族民眾和邊關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紐帶,它使得軍事發(fā)展薄弱的宋代依舊能夠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yè),使宋代成為古代中國歷史是的強國,乃至超越了同期的世界各國。
宋代點茶用的是什么茶葉
?湯花變幻說點茶? 之一
從 : 西晉杜育"煥如積雪" 到明代文必正 "淺甌吹雪"
戲看一盞湯花的千年變幻
唐 陸羽 《茶經(jīng)·五之煮》:“凡酌,置諸盌,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睆臎i至餑,從餑至花,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是一個一盞茶湯從水到乳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水乳交融,會出現(xiàn)水乳交融奇觀,一條,甚至多條水乳交融線隨著外力的變化,時隱時現(xiàn),構成一幅須臾散滅而隨時出現(xiàn)的圖案,產(chǎn)生湯紋水脈之茶變之變的湯花變幻現(xiàn)象。
這種一盞茶湯在外力作用下,使茶葉內含物某些物質在狀態(tài)和形態(tài)上發(fā)生變化,是在茶湯的沬……餑……花變化過程中湯紋水脈產(chǎn)生須臾散滅茶變之變的物理變化現(xiàn)象。
五代十國(公元891~979)時期,有陶谷(公元970年前)記載: ”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謂茶百戲”。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這種茶湯湯花的變幻現(xiàn)象。
一盞茶湯的湯花變幻過程中,在某一階段所展示的茶變之變。是依據(jù)飲茶方式改變而變化的,而一盞茶湯的湯花分別存在于三個不同品飲方式的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唐代的煮茶法時期。
第二個時期,宋代的注點法時期。
第三個時期,明代的撮泡法時期。
三個時期相互交錯,相互補充,互為發(fā)展。而毎個時期的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又留下了點滴印記。
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以唐代陸羽?茶經(jīng)?為代表煮茶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如 :
1.元 稹 : "碗轉曲塵花"。
2.皎 然 : "箸碗聚生花"。
3.王 維: "箸處是蓮花"。
4.白居易:"沬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5盧 仝:"白花浮光凝碗面"。
第二個時期,這個時期是以趙佶?大觀茶論?"注湯擊拂"為代表的注點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如:
1.呂愿中 : "茗碗已驚浮雪浪"。
2.蔡 襄 :"獨對炎暉看雪花"。
3.歐陽修 : "試目向空看乳花"。
4.楊萬里 : "吹作春風白雪花"。
5.趙 佶 : "捧甌相近比瓊花"。
第三個時期,這個時期是以明代朱權 ?茶譜?"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撮泡法所點化的茶湯湯花變幻。
如:
1.朱 權著?茶譜?,詳細介紹撮泡之法 : "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為末,置于磨令細,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shù)匕入于巨甌。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頭雨腳,分與啜甌,置之竹架,童子捧獻于前。"
2.黃龍德 : "烹點得應,云腳漸開,乳花溝面"。
3.許次紓 : "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
4.張 源 : "雪濤為上,翠濤為中,黃濤為下"。
5.文必正 : "淺甌吹雪試新茶"。
歷史上對一盞茶湯"湯花變幻"的現(xiàn)象,沒有圖案,專著留存,現(xiàn)代只能參考古籍有關記載,用現(xiàn)代的茶品和物理方法去恢復,還原一盞茶湯的變幻現(xiàn)象。
這種對"湯花變幻"現(xiàn)象,各個歷史時期的叫法是不同的。
1,宋以前對"湯花變幻"現(xiàn)象叫茶百戲,乳妖等。
2,北宋時期這種玩茶飲茶方式進入宮廷士大夫階層,對"湯花變幻"的說法比較文雅。諸如:瓊花,乳花,雪花,沒骨畫等等,統(tǒng)稱點茶。
3.南宋時期把"湯花變幻"過程中加入雜耍技巧,稱之謂分茶。分茶記臷于?武林舊事?,收錄于?中國百戲史話?。
讓我們一起去追尋古人的蹤跡 ,共同從史書中的點滴去探索: 一盞茶湯湯花的千年變幻。
(作者:彭克榮。刊載于《茶博覽》2018第十期)
圖片為作者和學生的點茶作品。
宋代茶餅是什么茶
沱茶和餅茶由來已經(jīng)很久了,只不過沱茶誕生的時間較早一點,上至宋朝年間團茶,后至明清的沱茶,特別清朝年間的沱茶尤為重要,而餅茶則誕生于清末,在民國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期間,餅茶達到了一個程度的高峰,特別印級茶和嘜號茶發(fā)揚了餅茶的魅力,極大的推動了普洱茶的發(fā)展和社會經(jīng)濟效益。
這一路走來,餅茶和沱茶并沒有說孰優(yōu)孰劣。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優(yōu)點,也各自有各自不足的地方,這眾多的總總才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普洱茶歷程。
如果在原料,制作工藝,存放地都一樣的情況下,非得要挑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來的話,可能就在陳化上面了。
餅茶相對于沱茶來講,它與空氣的接觸面要比沱茶大一些,并且厚度不是那么厚。而沱茶則不然,厚度居厚,被包裹的茶葉居多,那么在外界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餅茶的轉化是會比沱茶更快。
這也就造成了在多年以后拿出來泡了喝對比下來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用料,同樣的制作,同樣的存放,最后口感滋味卻大不一樣!
因此,餅茶和沱茶轉化最大的差異化在于給人們的口感是不同的,而不是茶葉外觀本身的變化。因為兩者在長達幾年或者幾十年間,都在變化,但這并不是它們的核心,最終呈現(xiàn)的口感滋味才是大道理。
宋代主要流行的是什么茶
茶葉的起源,源于上古時代,很多人都認為茶葉是起源于周朝,也有部分人們認為茶葉起源于秦漢、三高、南北朝,甚至是唐代的時候也有,眾說紛紜,卻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其實在古時代并沒有“茶”這字,只有“荼”這一字,后來因為《茶經(jīng)》的坐著陸羽的出現(xiàn),才將荼改成了茶,因此很多人都堅信,茶的起源是在唐代。
茶的發(fā)展歷史
起源于唐朝的茶,興盛于宋代,或許也可能是在宋代開始,就有史書記載關于茶葉方面的相關資料記載,“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便成為了開門的七件事,也證明了茶葉的流行程度以及備受大家喜愛的程度,全民喝茶在那時候也真正掀起了一股熱潮,從宋代開始流行起來的一款茶,大家也有通過不懈的努力研究茶葉方面的相關知識。
發(fā)展至今,人們對于茶葉的品種、分布區(qū)域、沖泡方法、沖泡茶具等已經(jīng)了如指掌了,在我國,茶葉界的發(fā)展,也對全中國的經(jīng)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國人都喜歡喝茶,國外友人也有不少喜歡喝茶的茶友們,大家一同分享著喝茶的喜悅,一同談笑風生,喝茶,便成為了無分國界的美事了。
宋代 茶葉
細末形態(tài)
宋代點茶用到的茶葉是細末形態(tài)。
中國飲茶方法先后經(jīng)過了唐代烹茶、宋代點茶、明清泡茶以及當代飲茶等幾個發(fā)展階段。點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點茶是將茶碾成細末,置茶盞中,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宋代以什么茶為主
1、茶葉
唐代茶葉有粗、散、末、餅四類,而以餅茶為主,兩宋茶葉有片(團餅)、散、末茶,北宋以片茶為主,南宋以散茶為主。不論是片茶還是散茶,都須碾成茶末而煎用。散茶直接碾羅成茶末,團餅茶則要經(jīng)炙、搗后碾、羅成茶末。
2、茶具
唐代發(fā)明了專用茶器,為適應煎茶的需要,發(fā)明了茶碾、茶羅、風爐、鍑、竹筴、則、瓢、茶碗、水方、滌方等,按陸羽《茶經(jīng)》,煎茶器具有二十四式,質地有金屬、瓷、陶、竹、木等。煎茶法的典型茶具是風爐、鍑(鐺、銚)、勺、茶碗,最崇尚越窯青瓷茶碗。
3、煎飲法
煎飲法主要有備茶(炙茶、搗茶、碾茶、羅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煎茶(投茶、攪拌、加鹽)、酌茶、品茶等程序,以鍑盛水置風爐上,取火候湯,水二沸時投茶入鍑,以竹夾環(huán)攪,陸羽主張這時加點鹽調味但不能加其它佐料。待水三沸時茶便煎成,用瓢舀到茶碗中乘熱飲用。如用銚煎茶,因其有柄有流,則可直接倒入茶碗。
宋朝有什么茶葉
六大茶類基本形成于唐宋時期,齊全于清朝。
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綠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陜南一帶),據(jù)《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華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于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qū)的茶農(nóng)發(fā)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chǎn)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标悪唇淌谠凇恫枞~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chǎn)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xiàn)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fā)黃而得名 。
“黑茶”二字,最早見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chǎn)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發(fā)酵特征,實為黑茶無疑。
宋代點茶茶具有哪些
中國的6大類茶六大茶具品種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紫砂壺其里外都不夠釉,采用本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因為成陶火溫高,燒結密致,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jīng)久運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便冷熱劇變,也不會決裂;若有需要,甚至還可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精練不吝嗇,色彩憨厚高古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外形的。
2、瓷器茶具
(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鎮(zhèn)的瓷器最為有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征。元代,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出名于世,并遠銷國外。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晉代開端開展,宋朝時五臺甫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到達了鼎盛期間,出產(chǎn)各類青瓷器,包羅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風流行,斗茶者依據(jù)經(jīng)歷以為建安所產(chǎn)的黑瓷茶盞用來斗茶最為適合,因此著名。宋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必?!?/p>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首要產(chǎn)于福建福州一帶。福州出產(chǎn)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種類,特殊是發(fā)明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今后,愈加鮮艷耀眼,逗人喜歡。
4、玻璃茶具
在現(xiàn)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開展。玻璃質地通明,光澤耀眼,外形可塑性大,形態(tài)萬千,用處普遍。玻璃杯沏茶,茶湯的艷麗光彩,茶葉的細嫩柔嫩,茶葉在整個沖泡進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步伸展等,可以一目了然,可說是一種動態(tài)的藝術賞識。特殊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清亮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心曠神怡,別有幽默。玻璃用具的缺陷是輕易破裂,比陶瓷燙手。
5、金屬茶具
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制造的茶具,尤其是錫作為貯茶器具資料有較大的優(yōu)勝性。錫罐多制成小口長頸,蓋為筒狀,比擬密封,因而對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都有較好的結果。唐代時皇宮飲用顧渚茶,金沙泉,便以銀瓶盛水,直送長安,首要因其不易破裂,但單造價較昂貴,普通老庶民無法運用。
6、竹木茶具
在前史上,廣闊鄉(xiāng)村,包羅產(chǎn)茶區(qū),良多運用竹或木碗沏茶,它價廉物美,經(jīng)濟實惠,但現(xiàn)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依然到處可見,特殊是作為藝術品的黃陽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種奉送親朋的珍品,也有必然的適用價值。
宋代點茶所用的茶葉是
湯花變幻_____說點茶
之三《宋徽宗五步法點茶》
從宋徽宗"金殿點茶宴群臣"的故事說起
在茶界,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宋代的徽宗皇帝在上朝時,突然會心血來潮,當著大臣點起茶來給大家看,然后賜給群臣分飲。事實上史料對這個故事都有記載,徽宗一朝宰相蔡京,一連三篇,?太清樓侍宴記?,?保和宮曲宴記?,?延福宮曲宴記?都記載著金殿點茶的事。
其中?延福宮曲宴記?一文中,較為完整地記載了宋徽宗點茶的整個過程。文中敘述 :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次詣 平成殿,鳳燭龍燈燦然。晝,奇?zhèn)トf狀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沸。少頃、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顧群臣曰:“此是布茶?!憋嫯?,皆頓首謝。
這段文字中,講述了五個層次的故事:
1,上命近待取茶具……準備點茶。
2,親手注湯擊拂……開始點茶。
3,白乳浮盞……擊拂成乳。
4,而如疏星淡月……出現(xiàn)畫面。
5,飲畢,皆頓首謝……分飲。
因此整個過程為,佈席,點茶,成乳,成畫,分飲五大步驟。
第一步,取茶具。……準備點茶。
點茶茶具,按目前現(xiàn)有資料,有風爐,湯瓶,茶筅,建盞,盞托,茶匙,茶勺,茶粉瓶,分飲茶盞等。
(插圖:仿宋代茶席具)
第二步,注湯擊拂?!_始點茶。
1,注湯。
實踐操作過程中,注湯手法有:環(huán)注法,半環(huán)注,點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飄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湯手法,讓盞動,湯動,水動,壺動,通過人動實現(xiàn)動態(tài)平衡,使湯面茶變之變的“湯紋水脈”變幻無窮。
(插圖,大鵬展翅圖)
2,擊拂。
擊拂過程中四指持筅,指不露縫。
作W或M型往復擊拂運動。
在擊拂過程中分底層,中層,上層根據(jù)湯面變化分層擊拂。
腕動臂不動,要求是和練習古琴,鋼琴,月琴,琵琶等樂器手法是一樣的。
如果你一時半會練不規(guī)范,那么你先用二根筷子練起來,若二根筷子能打到白乳浮盞,那么這時候一把茶筅在你手上會變得“得心應手”。
(持筅圖)
第三步,白乳浮盞?!瓝舴鞒扇?。
從目前看,能“少傾,白乳浮盞”的茶品質量非常好,《大觀茶論》云“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茶湯在外力作用下,產(chǎn)生“白乳浮盞”現(xiàn)象,史書上都有記載,西晉杜育“煥如積雪”。唐陸羽“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花,如棗花飄飄然于環(huán)池之上,…………皤皤然若積雪耳”。所以,“白乳浮盞”是宋代點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點茶是否點得成功的標志之一。
(白乳浮盞圖)
第四步,疏星淡月?!霈F(xiàn)畫面。
茶湯經(jīng)高速擊拂,產(chǎn)生大量的沫餑和乳花,特別是“七湯法”擊拂至第四湯,沫餑量開始超過總體積的一半時,而盞底液體也被擊打成顆粒狀水珠,以懸浮狀的形態(tài)存在于沫餑中,隨著擊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面,產(chǎn)生水痕水跡和堆積的乳花產(chǎn)生反差,以致出現(xiàn)水乳交觸奇觀,湯紋水脈不停變化,形成轉眼即逝的動態(tài)畫面,尤如花鳥魚蟲走獸,變幻無窮。
(魚樂圖)
“疏星淡月”畫面的出現(xiàn),從另一個側面描述了一位點茶高手信手拈來的奇觀。也表述了宋代點茶在宋徽宗手中達到了時代的巔峰。
第五步,分飲。
宋代點茶,是喝的,把茶點好是為了茶更好喝,啜一口含在口中,隨著氣泡破裂,尤如茶湯在舌尖跳舞,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齊并發(fā),讓你產(chǎn)生一種“美好而有動感”的享受。而一盞富有詩意般變幻著的畫面的茶湯,進入你的口中,讓你仿佛沉浸在宋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之中。
(分盞圖)
蔡京的記述宋徽宗在宮庭點茶宴群臣的《延福宮曲宴記》,其五步法點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宋式點茶”程式。五步之間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氣呵成,直至當我們今天重讀這段文字“……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傾,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直嘆其鬼斧神工。
(作者:彭克榮??d于《茶博覽》2018第十一期)
圖片為作者的點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