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國家政策(國家對茶葉的政策)
茶葉國家政策
茶葉是農副產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意思就是某一個山頭或者某一個寨子采摘的茶,只能賣給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茶葉生產廠家,要服從政府的統(tǒng)一管理調配,取消茶葉的產品自由市場制。再由政府指定的生產廠家生產出成品后,統(tǒng)一定價在市場銷售。是一個涉及茶葉購銷問題的經濟政策。
國家對茶葉的政策
第一條 為了保護茶葉購銷合同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協(xié)調產、供、銷之間的關系,搞活經濟,安排好茶葉市場,促進茶葉商品生產的發(fā)展,根據國務院(1984)15號文件發(fā)布的《農副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辦法。
關聯(lián)法規(guī):國務院行政法規(guī)(1)條
第二條 茶葉購銷合同是實現(xiàn)茶葉商業(yè)企業(yè)(包括加工)之間,商業(yè)企業(yè)與茶葉生產單位、茶葉生產者之間購銷活動中相互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手段。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取得法人資格的企業(yè)、農村鄉(xiāng)鎮(zhèn)、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之間簽訂的茶葉購銷合同,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重點戶、專業(yè)戶同法人之間簽訂的茶葉購銷合同,也應參照本辦法執(zhí)行。
第四條 訂立茶葉購銷合同,必須遵守國家法律,符合國家政策。
國家關于茶葉的政策
政府現(xiàn)尚未推行對油茶林種植普遍實行補貼的政策,但政府總體上支持在適宜地塊上植樹造林,對油茶林種植更有一些專項資金支持,這主要取決于你的種植是否符合項目條件并納入項目。
你如有意種植油茶,可與當地林業(yè)站聯(lián)系,爭取納入政府財政支持項目,則可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茶葉政策支持
茶藝師國家有補貼。從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培訓就業(yè)科了解到,目前茶藝師這一工種已經納入廣東省職業(yè)技能晉升培訓補貼目錄。按照規(guī)定,佛山市級和五區(qū)人社部門針對茶藝師這個工種,可以按照政策提供相應的補貼。
有專職茶藝師的茶行,薪酬價格差別很大,從3000元到萬元不等。多名茶行持證茶藝師,其基本薪資也可以達到每月5000元左右,年終還會有分紅及其他福利收入。
擴展資料: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分類大典》的規(guī)定,茶藝師職業(yè)共分為:
1、五級(初級)能熟練、規(guī)范地演示多種清飲茶、調飲茶的泡飲并能向顧客提供該項技能的服務,同時能向服務對象介紹或交流茶葉基礎知識、主要名茶的選擇及常用茶品鑒別、保管知識、茶文化歷史發(fā)展過程及現(xiàn)狀等知識;
2、四級(中級)能掌握各類常用茶的審評、鑒別技能;掌握品茗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茶具選配、茶藝表演等專業(yè)技能;會演示多種茶品的沖泡技藝;能了解中國茶道發(fā)展演變及其精神的內涵和熟悉有代表性的茶詩、詞、賦、文及世界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茶道、茶藝發(fā)展概況;并能進行一般的茶館經營和管理;
3、三級(高級)具有一定的茶藝英語對話能力;能準確鑒賞有代表性的各類名茶和紫砂茶具藝術;以熟練的技藝,科學而藝術地演示時尚茶藝和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茶席設計;具有策劃、實施各類茶會的能力;并能對低一級茶藝師進行培訓和輔導;
4、技師(國家職業(yè)資格二級);
5、高級技師(國家職業(yè)資格一級)。
國家對茶葉出口的政策支持
2020年全球主要茶葉生產國調查數據
2020全球茶葉總產量為597.2萬噸,其中中國、肯尼亞、斯里蘭卡產量實現(xiàn)6.9%、24.0%、3.7%的增長,而印度、土耳其茶葉總產量同比減少9.7%、6.7%。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疫情將短中期重新分配全球茶葉產量布局,利于國內疫情防控態(tài)勢較好的國家占領更多的茶葉市場份額。
2019年全球主要茶葉進口國調查數據
巴基斯坦、俄羅斯、美國、埃及、英國等地是茶葉進口量較大的國家。2019年全球茶葉總進口量達180.4萬噸,同比增長3.8%,其中巴基斯坦、埃及的茶葉進口量分別同比上漲7.3%、16.0%。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受到地理環(huán)境限制,巴基斯坦與埃及的茶葉無法自給自足,并且在喝紅茶的生活習慣影響下,巴基斯坦和埃及將持續(xù)增加對紅茶的進口,這是紅茶出口國可以持續(xù)開拓的對象。
2020年全球主要茶葉出口國調查數據
2020年全球前五大茶葉出口國共出口茶葉147萬噸,其中肯尼亞茶葉出口量為52萬噸,同比增長4.6%,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肯尼亞,其余四個國家茶葉出口量同比均有下降。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多個主要茶葉出口國家在疫情的影響下,茶葉的生產與出口計劃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未來隨疫情的散去,茶葉的生產與出口將會慢慢復蘇。
本文部分數據及圖片內容來自艾媒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全球茶葉產業(yè)運行大數據與中國茶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國家對茶葉的政策支持2020
2020全球茶葉總產量為597.2萬噸,其中中國、肯尼亞、斯里蘭卡產量實現(xiàn)6.9%、24.0%、3.7%的增長,而印度、土耳其茶葉總產量同比減少9.7%、6.7%。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疫情將短中期重新分配全球茶葉產量布局,利于國內疫情防控態(tài)勢較好的國家占領更多的茶葉市場份額。
2020年全球前五大茶葉出口國共出口茶葉147萬噸,其中肯尼亞茶葉出口量為52萬噸,同比增長4.6%,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肯尼亞,其余四個國家茶葉出口量同比均有下降。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多個主要茶葉出口國家在疫情的影響下,茶葉的生產與出口計劃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未來隨疫情的散去,茶葉的生產與出口將會慢慢復蘇。
我國關于茶葉的相關政策
國務院國發(fā)[2006]18號文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序號:413;編號Ⅷ—63)入選"傳統(tǒng)手工技藝"項目,成為首批唯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工藝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雙炒雙揉、初焙、揚簸晾索及揀剔、復焙、團包和補火,期間經歷了千余年歷史的技藝傳承.武夷巖茶(大紅袍)既有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又獨具“巖骨花香”的烏龍茶神韻.大紅袍“活、甘、清、香”的滋味與它的品種有關,更與它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制作工藝有關.已故的茶界泰斗陳椽先生更評價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制作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人民雄視世界”.
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榜上有名,成為唯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手工制作工藝制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曬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初焙、揚箕、晾索、揀剔、復焙、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致分篩、歸堆近20道工序.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手工制作工藝最主要的10道制作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雙炒雙揉、初焙、揚簸晾索及揀剔、復焙、團包和補火等.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了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武夷山榜上有名,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全國唯一因茶進入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共有1315個項目向文化部申報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專家論證、媒體公示,最后由國務院批準確定518項,在這眾多的項目中,武夷山市申報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是唯一茶類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的發(fā)源地,武夷巖茶是在傳承了綠茶、紅茶制作的科學精華基礎上出新,繼承了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又獨具“巖骨花香”的武夷烏龍茶神韻,其制作工藝、技能具有科考、科研價值,主要分萎凋、做青、雙炒雙揉、燉火等步驟,期間經歷了千余年歷史,形成了具有卓越高超技能和鮮明地方特色的一整套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 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取決于幾個原因: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不可復制性
大紅袍手工制茶技藝的非物質文化內涵,重點在于其不可復制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兩曬兩晾”、“低溫久烘”等,這些技藝依賴于大紅袍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與原料的地域性,與武夷山脈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開的,在武夷山區(qū)域外無法應用.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純手工制茶的復雜性
大紅袍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萌芽于16世紀,茶農在漫長的制茶過程中總結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手工制作工藝,是現(xiàn)代機械無法完整替代的,全憑人工實踐經驗、現(xiàn)場感覺來進行手工操作.大紅袍屬于半發(fā)酵茶,與其他茶類相比,制作工藝更加繁雜,每道工序對茶的品質都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特別講究.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的不確定性
在武夷山,從事茶葉生產制作的人口約有4萬,其中,栽種制作“大紅袍”的只占到百分之六七,大約不到3000人.而且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傳承,需要長年累月經驗的積累和幾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年輕人大都不愿嘗試.現(xiàn)在傳統(tǒng)大紅袍的一線制茶工人多在60歲上下,面臨著斷代的危險,這也是大紅袍制作技藝能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入選后,國家將有資金和政策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以及搶救,武夷山市政府大力保護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2002年,武夷巖茶被國家確認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3年武夷山成為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制藝[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9月,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制藝[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代表中國烏龍茶向聯(lián)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武夷山公布了張?zhí)旄?、姚月明、陳德華等20多位傳承人代表,使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后繼有人,并制定實施了《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管理辦法》,在實行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同時,對具有豐富經驗、身懷“絕技”的老制茶師進行專訪,建立個人檔案,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采取相應的保健措施.對武夷巖茶制作工藝以及相關的歷史的,當代的資料文獻進行收集、整理、保存,實施了對武夷山“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原生態(tài)文化景觀的保護.進一步挖掘了與傳統(tǒng)技藝相關的茶藝、喊山、祭茶、斗茶、茶王賽等習俗活動.實施了對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工藝、傳統(tǒng)制茶器具、傳統(tǒng)制茶作坊、武夷巖茶主產區(qū)古代茶作坊、下梅“景隆號”茶莊焙坊、天心永樂茶坊及慧苑寺老茶廠遺存修復和保護檔案.
武夷山還嚴格執(zhí)行國家頒布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質量標準和國家工商總局規(guī)定的加強大紅袍證明商標管理使用,執(zhí)行有關質量的監(jiān)督和檢測,通過對這些法規(guī)、條例的執(zhí)行,確保傳統(tǒng)工藝技能的傳承和進一步保護.整合全市的茶葉科研機構,以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為主,建立發(fā)展各種科研專業(yè)機構,為民辦為主,在傳承發(fā)展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時,通過整合品牌,加速茶業(yè)產業(yè)化和與它相應的機械化制作,注重傳統(tǒng)工藝技能和傳承應用使之相得益彰,讓傳統(tǒng)工藝與機械化先進技術相輔相成,以積極的態(tài)度加以保護,使傳統(tǒng)工藝得到傳承延續(xù).
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陳孝文、王國興、劉峰、陳德華、葉啟桐、王順明、吳宗燕、黃圣亮、游玉瓊、劉國英、蘇炳溪
關于政府支持茶葉政策
有金融方面扶持如貨款,土地流轉費補貼丶加工機械購置補貼及地方扶持政策等。
我國對茶葉的政策
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因地制宜
土地流轉種茶可行,但國家沒有明確政策。